儿子去世,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儿媳,父母继承多少?

 

                                                                              民事判决书

        原告张某敏,男,61岁。
        原告张某英,女,59岁。
        被告禹某某,女,28岁。
        委托代理人张家绪,郑州市上街区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张某敏、张某英诉被告禹某某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08年11月14日作出(2008)上民一初字第573号民事判决书,因两原告不服,提起上诉。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2009年4月9日发回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重审。本院于2010年3月10日重新立案受理后,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6月1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某敏及其委托代理人郅应勋、被告禹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张家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张某敏、张某英诉称,被继承人张耕梧(又名张兴武),于2006年8月1日在原告扶持下出资近80000元,购买了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房屋一套,并出资两万余元进行了装修,接着又购买了家具。被继承人张耕梧于2007年8月8日与被告禹某某结婚。被继承人张耕梧于2008年7月14日因工亡故。请求依法判令两原告继承张耕梧价值13.09万元遗产中的三分之二即87267元并承担诉讼费。
       被告禹某某辩称,1、被告与两原告均属被继承人张耕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均应在属于张耕梧的遗产范围内继承。2、被继承人张耕梧与被告于2004年相识,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6年元月份同居,2007年元月24日举行婚礼,2007年8月8日登记。原告所诉房屋是被告与张耕梧恋爱期间共同出资、共同举债、共同购买的房产,结婚前后双方以共同收入偿还了部分购房欠款,该房应属于被告与张耕梧的夫妻共同财产,依照继承遗产程序应先析产,对确属于张耕梧的个人遗产再依法继承。另外,对房屋12.69万元的评估价值无异议,关于原告提出的地下车棚,因该车棚已于张耕梧去世前卖给他人,不能作为本案争执的财产。
       经审理查明,二原告之子张耕梧于2004年与被告在郑州市上街区打工时认识,后建立恋爱关系。2006年开始同居。当年5月,张耕梧因与被告同居住处不安全曾将60000元交朋友左子正保管,后存入银行。2006年7月25日张耕梧以68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位于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的房产(包括地下车棚,属二手房),被告与张耕梧搬入居住。2006年8月1日,张耕梧以其名义办理了产权证(郑州市房权证上街区字第018184号)。2007年1月24日张耕梧与被告在上街区举行婚礼,后于2007年8月8日补办了结婚登记。婚后张耕梧与被告未生育子女。2008年7月14日,张耕梧意外死亡。因遗产纠纷,两原告诉至本院。
        张耕梧生前向左子正借款本息9000元,已经本院调解,二原告负担6000元,被告负担3000元。
        原、被告承认张耕梧婚后购置太阳能淋浴器一台。
        另有电视机一台、冰箱一台、沙发一套、双人床一张(含床头柜)、电视柜一个、挂衣柜一个(以上财产均存放在被告现住处)。原告主张为张耕梧婚前购置,被告主张为婚前共同购置。
        郑州市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房产购房款中,二原告出资15000元,其余房款由张耕梧与被告分别所借。
        本案在诉讼过程中,二原告向本院申请对郑州市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房屋的价值进行评估,经河南开源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评估,该房屋的市场价值为12.69万元。
        本院于2010年6月22日依据原告张某敏和张某英的财产保全申请,对位于郑州市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房屋(郑州市房权证上街区字第018184号)予以查封。
        上述事实,有原、被告的陈述、举证为据,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二原告之子张耕梧在与被告结婚之前就已经购买了位于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的房产,按婚姻登记的时间,应属张耕梧婚前个人私有财产。张耕梧于2008年7月14日死亡,该财产应按被继承人张耕梧的遗产进行分割,原、被告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均依法享有继承权。两原告为张耕梧婚前购置房屋出资15000元,应认定为对张耕梧的赠与。但对其余房款,原、被告均未举证证明由其全部出资,故遗产分割应考虑原、被告部分出资的事实。张耕梧的遗产数额,根据原、被告均无异议的房屋评估价值来确定。关于原告提出地下车棚应属遗产范围的主张,被告辩解车棚已于张耕梧去世前卖与他人,对此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车棚现仍存在,且双方对该车棚的价值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故该车棚不作为本案张耕梧的遗产进行分割。考虑到被告现居住于该房屋,该房屋归被告所有为宜,但应支付二原告部分房款。关于其他动产,因无证据证明属张耕梧个人财产,可认定为被继承人张耕梧与被告的共同财产,对属于被继承人张耕梧的遗产部分,本院将酌情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位于郑州市上街区淮阳路南段18号院8幢11号(郑州市房权证上街区字第018184号)的住房一套归被告禹某某所有。被告禹某某应于本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张某敏、张某英房款八万元人民币。
       二、电视机一台、太阳能淋浴器一台、电视柜一个、沙发一套、挂衣柜一个归被告禹某某所有;冰箱一台、双人床一张(含床头柜)归原告张某敏、张某英所有。
       三、驳回原告张某敏、张某英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二千三百元、鉴定费二千四百元、保全费一千一百五十五元,合计五千八百五十五元,其中原告张某敏、张某英负担三千九百零三元,被告禹某某负担一千九百五十二元(原告已预交费用不再退还,由被告在履行本判决确定义务时一并结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闫振东                     
                                                                                                                                      审  判  员  王  宁

                                                                                                                                      书  记  员  时圣茹
                                                                                                                                      人民陪审员  史兴利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日

创建时间:2022-05-23 17:47
浏览量:0

李英华律师介绍  

更多

  李英华律师,民商律师网主办律师,民商法学研究生,北京市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15年律师执业经历,办理大量的民商事调解及诉讼案件。主要业务领域:婚姻家庭纠纷、析产继承纠纷、房产纠纷、各类合同纠纷案件、企业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