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同居关系购买的房屋怎么析产?

 

                                                                                   民事判决书
                                                                                                                                (2009)孝民一终字第10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暨反诉原告)罗某东,男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暨反诉被告)苗某香,女
      上诉人罗某东因与被上诉人苗某香同居关系析产纠纷一案,不服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2007)孝南民初字第155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2009年2月13日立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3月10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罗某东及其委托代理人蔡望元,被上诉人苗某香及其委托代理人袁琛丽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判决认定,苗某香与罗某东同居期间,于2005年9月20日和2006年4月30日分别购买了位于孝感市北京路21号1栋202号和位于孝感市乾坤阳光小区18栋西单元6层东的房屋各一套。2007年10月22日,双方就同居期间财产进行约定:上述两套房屋共同所有。诉讼期间,双方同意:乾坤阳光小区 18栋西单元6层东的房屋归罗某东所有,罗某东向苗某香支付该房屋评估价值的一半。北京路21号1栋202号的房屋归苗某香所有,苗某香向罗某东支付该房屋评估价值的一半。经人民法院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对上述房屋进行鉴定,结论为:乾坤阳光小区18栋西单元6层东的房屋价值为354000元,北京路21号房产价值为188200元。
       原审判决认为,房屋的所有权以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登记为准。乾坤阳光小区18栋西单元6层东的房屋登记为苗某香、罗某东,应认定为两人共同所有。北京路21号1栋202号的房屋登记为苗某香,应认定为其个人所有。现双方同意乾坤阳光小区18栋西单元6层东的房屋归罗某东所有,北京路21号1栋202号的房屋由苗某香所有,并相应付给对方自己所有的房屋价值的一半,应予准许。北京路21号1栋202号房屋登记的所有权人为苗某香,不需另行判决。罗某东反诉称其为购买房屋借款173000元,该债务应为共同债务,但其缺乏有力证据予以证明,故其要求苗某香承担该债务一半的请求不予支持。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解释(二)》第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判决:一、乾坤阳光18栋西单元6层东登记为罗某东、苗某香的房屋归罗某东所有;二、罗某东于判决生效之日起5日内付给苗某香 82900元(354000÷2-188200÷2);三、驳回罗某东的其他反诉请求。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诉讼费13328元,由苗某香负担6610元,罗某东负担6718元。
       罗某东不服原判上诉称,我与苗某香同居期间,共同出资购买了北京路21号的一套住房(我出资70000元)。2005年 12月由我出面借款近200000元购买了乾坤阳光18栋的一套住房,苗某香在我毫不知情下,擅自到有关部门,非法采取添加方式,更改购房合同及交款发票,将该房屋产权登记为共有。我发现上述情况后即提出异议,经双方多次协商,对同居期间财产的份额、债务的承担达成了一致,并于2007年10月22日签订了协议书。这份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且还有录音予以佐证。虽然《鉴定结论》为文字笔迹不是一次性书写形成的,但整个协议内容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如果苗某香将自己所持的一份协议拿出来对照,内容是否一致就会一清二楚。但苗某香拒不提供该协议,其目的是隐瞒事实真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双方同居不到三年的时间,作为工薪阶层,收入是很有限的,如果不借债,哪有能力购买两套房子,更何况债权人到庭作证,均证实共同债务的真实性,因此,应当认定该协议有效。诉讼期间,我又花费近50000元对乾坤阳光的房子内进行了添加,并向原审法院提交了相关证据,苗某香也予以认可,应该予以扣减。原审判决确定的诉讼费13328元明显高于相关法律规定,应予以核减。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第二、三项,改判苗某香承担因购房所欠债务86500元。
        苗某香答辩称,北京路21号的一套住房和乾坤阳光18栋的一套住房均系双方同居期间所购买,双方约定上述房屋由双方共同共有,应当按双方约定处理。罗某东称其购房所欠债务,苗某香不仅不知道,且可以肯定该债务不存在。在工薪阶层无力偿还的情况下,罗某东根本不可能借173000元与苗某香去购买房屋,更何况双方尚未结婚。罗某东所提交的证据难以认定该债务的存在,其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请求二审法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诉讼期间,双方当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证据。
        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属实。
        本案系因同居关系而产生的析产纠纷。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罗某东所欠债务是否真实,且该债务是否由同居双方共同承担。
        本院认为,罗某东、苗某香同居期间,共同出资购买位于孝感市北京路21号的房屋和位于孝感市乾坤阳光18栋的房屋各一套。上述房屋双方约定为共同共有,并在诉讼期间约定位于孝感北京路21号1栋202号的房屋归苗某香所有,位于孝感市乾坤阳光小区18栋西单元6层东的房屋归罗某东所有,并相应付给对方自己所有的房屋价值的一半。该约定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同居关系的房屋析产应按双方约定处理。罗某东提交173000元的三份借条属个人借款用于购房,但该借款不属法定的共同债务。诉讼双方2007年10月22日签订的协议书,经湖北三真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另外对购房所借款17.3万元(其中罗书萍6.8万元、张文安5.5万元、郭庆鹏5万元)由双方共同偿还”的笔迹不是一次性书写形成。由于该协议书存在一定的瑕疵,不能充分证明双方约定上述债务应共同承担的法律事实,罗某东也没有证据证明苗某香持有与其相同的协议书,对此罗某东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罗某东称其购上述两套房屋所欠债务173000元,应由苗某香共同偿还的理由无充分证据证明,其上诉本院依法予以驳回。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依法予以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9222元由苗某香、罗某东各负担一半;二审案件受理费1962.5元,由罗某东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叶 天 林
                                                                                                                              审  判  员 陈    伟
                                                                                                                              审  判  员 彭   娟
                                                 
                                                                                                                               二00九年四月二十日

创建时间:2022-05-23 17:51
浏览量:0

李英华律师介绍  

更多

  李英华律师,民商律师网主办律师,民商法学研究生,北京市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15年律师执业经历,办理大量的民商事调解及诉讼案件。主要业务领域:婚姻家庭纠纷、析产继承纠纷、房产纠纷、各类合同纠纷案件、企业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法律文书